English

首页 >>科研动态

老年黄斑变性机制和治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作 者:admin发布时间:2012-07-20 09:51:36

致盲性眼病是WHO评定的第三大影响人类的疾病,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视网膜变性疾病。视网膜变性是一大组以进行性感光细胞丧失为共同特征的疾病,包括:由明显遗传缺陷引起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和由多因素引发的复杂视网膜变性疾病。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最常见的复杂视网膜变性疾病,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不断提高,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000万患者。AMD可以由遗传相关因素或吸烟,氧化损伤,线粒体功能缺陷等年龄相关因素引发。患者由于视网膜黄斑区的感光细胞丧失而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由于AMD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型多样,并且感光细胞丧失具有不可逆性,因此目前无有效药物治疗干性AMD。因此,探索AMD的发病机制,开发针对性的药物来抑制感光细胞丧失过程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最可能成功的途径。
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对神经视网膜特别是感光细胞具有一系列功能。当在RPE内表达的基因发生突变(如:RPE65, LRAT等)时,会引起各种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所以,RPE的正常功能对感光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样,在绝大多数的AMD患者中,由氧化损伤和线粒体缺陷等引起的RPE损害是疾病的原发病变,而感光细胞的丢失是继发的。然而,关于RPE对各种损害的原发分子病理反应和病变过程,迄今世界上鲜有报道。
2010年12月6号,我院年轻眼科学者赵晨博士在世界著名的《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重要文章,题目为“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的RPE细胞去分化是感光细胞变性的始发原因”(译)。赵晨博士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4年工作期间通过建立和研究一系列AMD的小鼠模型发现:1)RPE的去分化过程而非凋亡是其对各种损伤的最初细胞学改变,并且是引发光感受器细胞变性的原始动力。RPE细胞的丧失是病理过程后期继发的,最终导致类似于AMD患者的临床地图样RPE萎缩改变。 2)AKT/mTOR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细胞信号通路的激活是RPE细胞应对多种外源损伤的最初分子水平改变。该信号通路激活导致了RPE的异常增长,去分化,丧失功能和病理增殖,揭示了RPE在多种情况下具有类肿瘤细胞的病理改变。3)应用雷巴霉素(Rapamycin)抑制mTOR基因在所有动物模型中显著减缓RPE去分化过程并提高了光感受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研究结果揭示了一个全新的AMD发病机制,提出了以mTOR为靶基因治疗AMD等复杂视网膜变性疾病的理论依据,是跨学科的原创性的重要科学发现。
赵晨博士多年来致力于视网膜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他在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中也取得了重要成果,文章发表于2009年《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此次,他在AMD的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科学发现是他在此研究领域中的又一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