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医院讯息

补齐短板 着力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作 者:admin发布时间:2021-03-11 15:36:29

津采两会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无论是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还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都是“压舱石”,必须答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道“必答题”。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部署,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一系列新举措。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该如何答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张考卷”?出席全国两会的天津代表委员谈想法、提建议、献良策。

全国人大代表周潮洪:

提速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

天津日报讯(记者 于春沣)“乡村振兴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周潮洪如是说。

周潮洪介绍,我市在城乡统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初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2020年,提速加力全面建成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共完成2817个村286.8万人饮水提质增效任务,同步提升全市饮水质量,使农村和城市人口喝上同样清洁的水。

“我市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建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乡村治理等方面,充分利用河长制平台,实现村村有河长。”2020年,排查出存在水环境问题的河湖沟渠坑塘5730条,清理堤岸生活垃圾7.4万立方米、建筑垃圾2.4万立方米,拆除清理旱厕517个、垃圾池412个,治理黑臭水体5760处,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周潮洪给出一连串的数据。“拿农村实现厕所革命来说,旱厕改水厕并建立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已覆盖1106个村,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支撑。”

周潮洪说,从天津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看,不论是建设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增加蔬菜和经济作物生产,还是深入推进小站稻产业振兴,抑或是改善河湖生态环境,都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天津是一个水资源极其缺乏的地区。“我们在开展节水型农业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新水源的开发,两手发力,为此,建议加快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建设,为华北地区提供有效的水资源,为天津解决饮用水和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短缺的难题。”

周潮洪表示,我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她建议,从规划、科研、设计、建设、运行、监管等多方面入手。“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每个村进行深入调研,包括人口、用水量以及产业结构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规模和处理技术,做到建设高标准、运行管理到位。同时,通过提升改造已建的、效果不好的污水处理设施,新增空白村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提高农村水环境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陈中红:

盘活“人地钱” 解决乡村振兴“卡脖子”问题

天津日报讯(记者 韩雯 刘平 孟若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赛。如何跑出“加速度”?关键是要突破“堵点、难点、痛点”。“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地、钱’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的。”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全国政协委员、宜垦(天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中红搭建“空中菜市场”,帮助农户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走进城市。作为参与者,更深知乡村振兴路上的“卡脖子”问题。

“一定要盘活‘人、地、钱’,为乡村振兴添动力。”陈中红说,当前,“人”主要是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兼业化、副业化问题,突出表现在农民老龄化普遍存在,高素质青壮年劳动力缺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地”主要是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发展受土地资源制约日渐突出,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土地政策制约等,造成乡村产业发展与耕地合理保护之间的矛盾;“钱”主要是农业农村投入相对于发展要求仍然较少、融资困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建议围绕‘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制定更有力的政策举措,促进人、财、物等要素资源向农业农村科学有序流动。”陈中红表示,解决“人”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职业农民保障水平,吸引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回归农业农村,真正实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在解决“地”的问题上,制定出台既确保土地资源安全又促进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用地政策。

乡村振兴战略“钱从哪里来”? 陈中红认为,在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为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推动工商资本规范参与农业农村发展建设,建立正、负面清单,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拓宽工商资本投入农村的渠道,此外,还要为资本下乡正常经营和人才下乡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钟茂初:

“一村建设一所高质量小学”纳入政府规划

天津日报讯(记者 孟若冰 刘平 韩雯)“建设高质量村级小学,应当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内容。一个乡村,如果连一所高质量小学都没有,何谈‘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基于这样的观点,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提出,建议将“一村建设一所高质量小学”纳入各级政府规划,作为乡村振兴规划、教育发展规划、农村文化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充分发挥乡村在传承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不可或缺的功能作用。”钟茂初认为,一村一所高质量小学,是最好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也是农村公共文化的最好载体。小学,应成为村级文化活动的中心,村级文化最活跃、最具凝聚力的场所,成为村史、村风的传承载体。依托学生,可吸纳更多村民家长参与文化活动。依托学校及教师,还可逐步配套建设有当地特色的乡村博物馆、档案馆,让村民以及外出工作的回乡者,能够从中寻找到相应的文化印迹。

钟茂初认为,乡村振兴过程中所有农村文化建设资金,都应向村小学建设倾斜。“乡村学龄儿童享受到与城市、城镇学校同等质量的教育,是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表征。如何保障乡村小学教育质量?关键在乡村教师素质水平。我建议,明确设立相应的补贴和其他方面的优惠待遇。同时,修订《教师法》相关内容,增列条款予以明确保障。”他说。

除此,钟茂初还提出,乡村学龄儿童在上小学前,也应享受到与城市、城镇同等质量的学前教育。在推进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进程中,应将乡村幼儿园教育同步推进,或者优先从乡村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