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医院讯息

媒体报道丨《每日新报》专题报道援沪全纪录之天津市眼科医院 用EYE守“沪”定见彩虹

作 者:bianji发布时间:2022-06-01 10:45:29

《每日新报》于2022年5月30日在《用EYE守“沪”  定见彩虹》中专题报道了天津市眼科医院援沪医疗队,他们用精湛的医技、优质的护理、敢于拼搏的精神、奋不顾身的勇气,坚守上海抗疫一线57天,圆满完成使命任务。

来源:每日新报

从春到夏,从清晨到黎明,天津市眼科医院援沪医疗队30名队员,用精湛的医技、优质的护理、敢于拼搏的精神、奋不顾身的勇气,坚守上海抗疫一线57天,圆满完成使命任务,交出一份“零事故、零感染”的满意答卷。

“医院永远是队员们的坚强后盾。”天津市眼科医院院长王雁表示。虽远隔千里,但心系医疗队,援沪期间,眼科医院党委书记王春革、院长王雁等院领导多次与队员们连线,不仅高度赞扬援沪医疗队员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大无畏精神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还细心了解她们在抗疫前线工作和生活情况,为她们送上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同时也对她们为防控工作所做的辛勤的付出表示敬意和感谢。

此外,医院领导们亲自带队逐户走访并慰问了援沪队员家庭,帮助解决队员们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解除前线人员后顾之忧,确保他们专心投入抗疫工作中。王雁院长讲“队员之中许多人为人妻、为人母,外出异地支援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院方也十分感谢队员家属们的大力配合和无私的支持。”

“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一名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的初心。”王院长介绍,在抗疫过程中,在医院党委部署下党员们关键时刻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援沪方舱医院工作顺利完成。眼科医院援沪医疗队共有14名党员同志1名入党积极分子,她们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时刻凝心聚力,不畏艰险向前冲,激发了其他医务工作者积极加入党组织的信念和决心,在她们的感召下,有8名队员火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当社会需要时,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担当,展现了眼院人的精神风貌,也相信这段援沪经历,她们经受了考验,得到了历练,出色完成援沪工作。”王院长表示。

2022年4月3日,由眼科医院30名青年医护骨干组成的医疗队奔赴上海,开展方舱医院医疗救助工作。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支援初期,眼科医院所在的W4舱有1300余人,几乎每天都是‘满员’状态,患者的治疗、餐食、心理疏导等,都要全面顾及。“尽管工作量很大,具有挑战性,但大家齐心协力。”眼科医院援沪医疗队领队王琦妙告诉记者。  

王琦妙负责舱口保障工作,也是“舱内”与“舱外”的桥梁,不仅要协调患者出入院及转运相关工作,同时还要处理舱内反馈的各类问题和各种紧急突发事件。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细心更需要耐心。“无论是医疗、护理、物资保障、感控、消杀......队员们在各个岗位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她告诉记者,眼科医院医疗队员中,有19名“80”后,11名“90”后,正是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通过方舱中的磨练,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背后,是队员们的坚韧不拔。有汗水、有艰辛,但没有畏惧,更没有退缩。王琦妙告诉记者,舱内工作6个小时,算上路程以及进、出舱防护工作需要的时间,加起来至少需要9个小时,“一个轮班下来,防护服内早已湿透,脸上留下深深的勒痕,甚至有队员脸上起了压疮。”虽然都精疲力尽,但没有一个队员喊苦喊累。 

4月26日,天津援沪医疗队接到协助上海市全市核酸检测的任务,眼科医院10名队员出征,这是他们援沪期间第一次执行方舱以外的任务。回忆起当天场景,王琦妙说,“当天阴雨绵绵,面屏上都是雨雾,虽然给核酸筛查带来了些许困难,但是大家克服困难,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核酸筛查工作。”

在方舱医院中,医务人员不仅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还将暖心的服务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方舱医院有一位特殊的患者,她是一位聋哑人,没有陪伴家属,也没有手机,这对出入院扫码登记、病情诊断、护理等工作带来了困难,眼科医院医疗队在了解情况后,发现可以通过文字交流,此后,队员们用笔和纸,进行耐心细致交流。

“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期间也收获了很多温暖的时刻。”王琦妙说,一张张小纸条,一封封感谢信,字里行间都饱含患者对医务人员最真诚的感激,让大家备受感动。“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即将出舱的小姑娘,她洗干净一件白色T恤,问我们能不能在上面画一幅画,她想要留个纪念。”而画上的“天津上海”四个字,也记录下这段温暖守护的日子。

供稿: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