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讯息
援非工作纪实丨 援非送“光明”,医者担当践初心
援非纪实
天津市眼科医院援非送“光明”,医者担当践初心
许厚银
第28批援刚果(布)医疗队队员
援非心得
飞机降落天津时,终于看到了熟悉的场景,对过去一年的经历竟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也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我的援非工作圆满结束了!
2020年底我代表天津市眼科医院报名参加了天津市卫健委组织的援非医疗队队员选拔,经过笔试、面试层层筛选,成为第28批援刚果(布)医疗队队员。进行了近一年的出国前培训后,于2021年11月份出发前往刚果(布)。
我工作的医院是位于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市的中刚友好医院,2018年在此揭牌成立了中刚眼科中心,是这个医院最重要最繁忙的科室,也是这个国家眼科水平最高的地方。
当地气候炎热,卫生条件差,医疗水平落后,传染病肆掠,当地百姓各种眼科疾病多发,尤其是白内障、青光眼等十分常见,能做手术的医生却寥寥无几。很多患者由于不能及时治疗,就诊时情况已经非常糟糕,各种疑难白内障层出不穷。很多患者因为失明无法工作,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使本就贫困的家庭进一步陷入困境,尽管出国前对这一切早有耳闻,但当亲眼见到时,依然让人震惊,我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尽我所能去改变这一切,我要帮他们恢复光明,重燃他们生活的希望。
当地的手术卫生条件差,设备老旧,经常停水停电,手术器械和耗材缺乏,职业暴露风险高(艾滋病、梅毒、新冠等患者多),我找到本杰明院长找来紫外线灯,改造手术床,规划手术室,修理裂隙灯、消毒锅和手术显微镜等设备,自费从国内购买器械和耗材,培训科室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和自我保护意识……虽然每一步都困难重重,但是工作一点点顺利的展开了,手术量从最初的一天2台慢慢增多:4台,8台,12台……随着病人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前来求诊。
俄罗斯友人专程从黑角坐飞机前来手术
正值当地新冠疫情蔓延,根据国内防控要求,我每天都穿着隔离衣、戴着面屏和N95口罩在三十多度的非洲连续工作长达6小时以上,为了减少感染风险工作期间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最多的一天手术多达15台,每次回到驻地,衣服早已湿透。尽管自己有时身体抱恙,但一想到还有很多患者在等待手术,我立刻就充满了力量,援非期间我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甚至节假日也常加班手术。看到患者恢复光明后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和一张张笑脸,他们高兴得又唱又跳,我明白了:这就是我援非的动力和追求!
术后复查合影
生活和工作上的艰苦尚能克服,最煎熬的是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丈夫常年在外,因为疫情管控1年多没回家,家里只剩年幼的孩子,还有年迈的父母,每次听到孩子的问题或者听到父母生病的消息,恨不得立刻飞到他们身边...... 工作中也时常会有很多的意外和惊喜,有一天上班你发现所有诊室都被水淹没了;有一天你发现桌子上放了几个当地水果......
这一年里,我共接诊当地患者3000余人次,华人华侨100余人次,完成白内障手术近400台,另外还有眼外伤手术、翼状胬肉、眼睑肿物等其他各类手术十余台,并在当地首次开展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已成功完成 10 余例,除了服务当地患者、华人华侨,还有其他国家的友人。在工作的同时,我还培养带教当地医生助理,传播先进眼科诊疗理念,帮他们练习显微外科基础,分步骤手把手教他们做白内障手术,提高当地眼科医生手术水平。我的工作得到中刚友好医院院长的肯定和表扬;受到CCTV、新华社及当地国家电视台采访,人民日报、新华社新闻、参考消息、DRTV等权威媒体均有报道。无论何时,我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是天津市眼科医院的一份子,我的所作所为不仅代表着中国医生的形象,也代表着天津市眼科医院的水平。
新华社采访
CCTV采访
当地国家电视台DRTV专题报道
中刚友好医院的感谢信
出国前我心里很忐忑,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气候饮食不适应、医疗条件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独立开展工作,我担心自己能否胜任。现在,我终于可以说,我没有辜负单位的培养和援外办的信任,我圆满、出色的完成了援非任务!忘不了在非洲染病时卫健委和院领导的关怀和慰问,忘不了各位主任和同事对我工作上的指导和帮助,忘不了回国时朋友和亲人的欢迎和拥抱,更忘不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精神!
回国前一天,在医疗队驻地门口留影
作者:许厚银
供稿: 人事科